24小时客服电话:027-87129205
工作时间:8:30-17:00
关注公众号-注册立即下单↓
识别微信小程序-立即下单↓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
在唐代郑愚的一首《茶诗》中,甄老师开启了今天的的茶艺课。此次公益课是徐东社区开展的第九次茶艺课。此次课程仍是由徐东路社区主办,湖北木兰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主题是唐诗宋词茶生活,品茗互动茶品是寿眉、白牡丹、白毫银针。
跟随甄老师的节奏,茶友们一起品鉴了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元稹的《茶》等有关茶文化的诗词。在茶文化的韵味中,大家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到中国的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海洋中……
在品饮前,甄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回顾了白茶以及有代表性的三种经典类型的茶知识——
六大茶类白茶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而且比鲜叶含量还高出近一倍。鲜叶中氨基酸约有30多种,其中茶氨酸在茶叶中占游离氨基酸40%-60%,具有鲜甜味和高鲜的香味特色,对白茶的滋味、色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茶氨酸具有安神、降血压、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功能等多种保健功效。
白牡丹是采有大白和水仙茶这一芽二叶者,其初制品种大白和水仙白,经精制拼配种白牡丹。建阳水吉于同治十三年前后首先创制。政和系1992年才制造白牡丹。
贡眉和寿眉采自菜茶一芽二、三叶制成的种“小白”,其精制品种贡眉和寿眉,创制时间与白牡丹相近。
白毫银针的尤来:据《福建地方志》等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初年(1796年),福鼎人用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清咸丰七年(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良种后,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开始以福鼎大白茶芽制银针,称“大白”。出口价高于原菜茶制的银针(后称土针)10多倍。约在1860年后就停止生产“土针”。政和县在清光绪五年(1880年)选育出政和大白茶品种,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白毫银针在1891年就已有外销。
对几种茶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接下来,甄老师带着茶友们把泡茶的步骤、注意细节等,一起重温、复习、操作了一遍。然后,茶友们就像以往一样,开心但也有些小紧张的上台一一表演。茶如其人,每个人性情不同,泡出的茶味道居然真的有小差别。茶友们一边品尝着茶,一边互相品评着各自的性情、茶色、茶味……现场气氛开心愉悦!